牙周炎患者能否種牙,需根據牙周炎癥控製情況和骨條件綜合評估。若牙周炎已穩定且骨量充足,可考慮種植;若處於活動期或骨量不足,需先控製炎癥或通過骨增量手術改善條件,再評估種植可行性。

牙周炎患者種牙需滿足的條件
牙周炎癥穩定
種植前需徹底控製炎癥,包括牙周基礎治療(齦下刮治、根面平整)、定期維護,確保牙周袋深度≤4mm,無持續出血或溢膿。
骨量充足
種植體需植入至少5-7mm高度的健康骨組織。若骨吸收嚴重(如骨高度不足或骨密度低),需先通過骨增量手術(如GBR植骨、上頜竇提升)恢復骨量。
口腔衛生習慣良好
患者需具備長期維護口腔健康的能力,如正確刷牙、使用牙線、定期復查,否則種植體周圍炎風險較高。

牙周炎不同階段的種植方案
輕度牙周炎:是可以種牙的,先進行牙周治療,再進行植牙。牙周基礎治療+定期維護洗牙→齦下刮治→3個月復查→植牙;
中度牙周炎:通過牙周病治療後,再評估控製炎癥+骨增量可能性。牙周治療→植骨→6個月骨整合→植牙;
重度牙周炎:重度牙周炎是否能種植,則需謹慎評估骨吸收嚴重+多學科聯合會診→長期維護→替代方案(如活動義齒)。
對於牙槽骨吸收不嚴重的患者,一般都能滿足種植牙的條件;而對於牙槽骨喪失嚴重的患者,臨床上有多種手段增加牙槽骨骨量(拔牙後的徹底清創+位點保存、GBR、上頜竇提升、遊離骨移植等)。

風險與註意事項
種植體周圍炎:牙周炎患者術後發生炎癥的風險較高,需嚴格遵循口腔護理和復診計劃。
骨吸收加速:若炎癥未完全控製,可能導致種植體周圍骨吸收,影響長期穩定性。
替代方案:若條件不滿足,可選擇活動義齒或固定橋修復,但需磨改鄰牙或犧牲舒適性。
牙周炎患者種牙並非絕對禁忌,但需醫生系統評估和患者積極配合。建議先到正規且專業大型口腔醫院或牙科診所完成牙周治療和影像學檢查(如CBCT),再製定個性化方案。牙齒健康是生活質量的基石,及時治療和科學維護能較大程度恢復功能與美觀,先進行牙周治療,然後再逐步考慮植牙來解決缺牙問題。
65歲及以上長者在羅湖愛康健口腔醫院可使用香港長者醫療券

隨著長者醫療券服務協議簽訂及項目順利開展,從2024年8月14日起,65歲及以上符合資格申領醫療券的香港長者在深圳愛康健口腔醫院使用醫療券支付門診醫療護理費用,長者醫療券可適用於口腔檢查、洗牙(潔牙)、補牙、脫牙(拔牙)、種植牙、鑲牙、活動假牙(可摘義齒)、覆檢假牙托、牙橋、鑲配人造牙冠、鑲配假牙托、牙周病治療、烤瓷牙、杜牙根(根管治療)、全瓷牙、義齒、全口義齒、高嵌體等牙科診療項目服務,為居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且合資格香港長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和靈活性,讓他們能夠在更多的服務點用好醫療券,更好地利用基層醫療服務,提高健康水平。

————————————
愛康健齒科在線掛號方式:
WhatsApp:+86 14775988935
咨詢熱線:00852-62157070(香港)
咨詢熱線:0755-61302632(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