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檢查項目有哪些?口腔檢查包含多個項目,主要涵蓋牙齒、牙齦、黏膜及頜面結構的評估,常見項目有常規視診與探診、影像學檢查、牙周檢查、齲齒檢測、咬合評估、口腔癌篩查等,具體內容需根據個體情況調整。

基礎檢查項目
01 常規視診與探診
醫生通過肉眼觀察口腔黏膜、舌體、牙齦顏色及形態,檢查有無潰瘍、腫塊或異常增生;用探針輕觸牙齒表面,評估牙釉質完整性,發現早期齲壞或牙結石。
02 牙周檢查
使用牙周探針測量牙齦溝深度(正常≤3mm),判斷是否存在牙齦炎或牙周炎。記錄牙齦出血、紅腫及牙齒松動度,輔助診斷牙周健康狀況。
03 齲齒檢測
通過目視、探針探查或染色劑(如齲齒顯示劑)定位隱蔽齲洞。特殊設備(如激光熒光儀)可檢測早期釉質脫礦。
影像學檢查
01 X線片1.根尖片:單顆牙齒的局部細節,用於檢查根尖炎癥、牙根形態。
02 全景片(曲面斷層片):觀察全口牙齒、頜骨及顳下頜關節,評估埋伏牙、頜骨囊腫等。
03 CBCT(錐形束CT)2.三維成像技術,用於復雜病例如種植牙術前評估、頜骨腫瘤定位等。
功能性及專項檢查
咬合與顳下頜關節評估
檢查牙齒咬合關系是否正常,觀察張口度、關節彈響或疼痛,判斷是否存在磨牙癥或顳下頜關節紊亂。
唾液與微生物檢測
通過唾液流量測試或細菌培養,分析口幹癥、齲齒易感性或口腔感染風險。
口腔癌篩查
對可疑病變(如白斑、紅斑)進行觸診或活體組織檢查(活檢),結合甲苯胺藍染色提高早期診斷率。
特殊人群檢查
兒童口腔檢查
重點關註乳牙齲、恒牙萌出順序及咬合發育,必要時進行窩溝封閉或塗氟評估。
孕婦口腔檢查
評估妊娠期牙齦炎風險,避免牙周病影響胎兒健康。
義齒與修復體檢查
檢查活動義齒貼合度、固定冠邊緣密合性,預防繼發齲或黏膜損傷。
檢查頻率與註意事項
常規檢查建議每6個月一次,高風險人群(如牙周炎患者)可縮短至3個月。
檢查前清潔牙齒可提高準確性,避免臨時使用染色類漱口水。
檢查後需根據結果製定治療或維護計劃,如洗牙、充填或牙周治療。
通過系統檢查,能早期發現齲齒、牙周病、口腔黏膜病變等問題,降低治療難度和費用。
口腔檢查可使用香港長者醫療券支付門診護理費用

隨著長者醫療券服務協議簽訂及項目順利開展,從2024年8月14日起,65歲及以上符合資格申領醫療券的香港長者在深圳愛康健口腔醫院使用醫療券支付門診醫療護理費用,長者醫療券可適用於口腔檢查、洗牙(潔牙)、補牙、脫牙(拔牙)、種植牙、鑲牙、活動假牙(可摘義齒)、覆檢假牙托、牙橋、鑲配人造牙冠、鑲配假牙托、牙周病治療、烤瓷牙、杜牙根(根管治療)、全瓷牙、義齒、全口義齒、高嵌體等牙科診療項目服務,為居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且合資格香港長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和靈活性,讓他們能夠在更多的服務點用好醫療券,更好地利用基層醫療服務,提高健康水平。

——————————————
在線預約->愛康健口腔->掛號方式如下:
WhatsApp:+86 14775988935
咨詢熱線:00852-62157070(香港)
咨詢熱線:0755-61302632(大陸)
——————————————